疫情防控期间,既要做到各项防护措施到位,又要保障日常工作的开展青岛铁路法院是怎么做的呢?今天,就带大家看看疫情期间,我们的日常工作是什么样子的。
利用网上办案系统和信息化手段,推行网上会议、立案、查询、调解、开庭、执行,一手抓疫情防控,一手抓执法办案,尽最大努力打破疫情防控导致的“诉讼难”“执行难”问题,为诉讼参与人提供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,满足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司法需求。
诉讼服务“线上”走
调整立案、诉讼服务和信访接待工作方式,暂时关闭诉讼服务大厅、信访接待场所。但是关闭场所只是在特殊时期的临时措施,并不是停止工作,我们在春节期间就在官方“两微一端”发布了公告,积极引导当事人将诉讼活动从‘线下’搬到‘线上’,网上立案、12368诉讼服务平台、网上缴费等举措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捷和安全。
线下庭审严密防护,口罩成标配
疫情防控期间,对不适合通过互联网法庭开庭又不适合延期审理的案件,我们采取了严格的防护措施,确保参加庭审的所有人员人身健康安全。人员安检消毒、庭前设备消毒、庭审中戴口罩、庭审结束后迅速离开、设备再消毒已成为必备工作和流程,口罩也成为出庭人员标配。
多起行政案件在严格的卫生安全防范下顺利结束庭审。
'互联网+法庭“助力庭审按时开,当事人不缺席
疫情防控期间,我们及时转变审判理念,强力推进互联网法庭建设,实现了灵活、便捷的网络庭审模式,既方便当事人及时出庭又减少人员聚集的风险。
由人民陪审员组成的合议庭,因防控需要,陪审员不能到法院参加庭审,通过互联网法庭,法官在法庭与在家的陪审员组成合议庭,与身在异地的当事人一起,在线完成案件庭审。
法官通过互联网法庭,开启与当事人聊天模式,顺利调解两起案件。
隔空执行,线上约谈
疫情防控期间,我们积极运用“线上执行零接触”的办案方式,确保执行工作不停滞、审限不超期,使当事人足不出户便可参与到案件办理当中。
执行法官运用微信“非接触执行”,促使被执行人履行了剩余债务,一起长达近二十年的道路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最终案结事了。
物理空间不接触,网络空间见面谈。执行法官通过互联网法庭对15起案件申请执行人进行了集中约谈,并使用互联网法庭的电子签名技术签署了约谈笔录。
人多会议“线”上见,人少会议“罩”上见
疫情防控期间,我们减少了会议次数,但必须召开的会议还是要开,形式按照人数来确定,人数少的可以在会议室召开,但必须戴口罩才能见面,座位间距1米以上;人数多的,每个干警的办公室就是会议室,开会见面“线”上见,也就是网络视频会议形式,既做到了人多不聚集的要求又达到了重要精神传达到位,思想统一的目的。
党组会、院务会、审委会等重要会议线下开,法官专业会议、支部“三会一课”在“学习强国”视频会议平台召开。
严把进口关,内部防控不放松。
疫情期间,我们对干警的身体状况实行严格的监测,要求干警在两人以上密闭场所必须佩带口罩,每天上班在大厅接受体温检测、手部消毒后才能进入办公场所,中午测一次体温,下午下班前经检测体温正常才能离开单位。对来院的当事人除接受安检外,增加体温检测和消毒流程,并限定在院内活动场所,实时观测身体状态,杜绝输入性疫情发生。楼道、法庭等公共场所每天按时消毒,干警就餐改为打包带走就餐方式,各自在办公室就餐。
文章来源: 青岛铁路运输法院公众号